日前,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发布了“睡眠令”。《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了学生睡眠时间的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睡眠,不仅是广大家长的烦心事,也是破解少年儿童成长难题的关键。如何才能让孩子真正“安枕无忧”?多位专家学者表示,破解中小学生睡眠问题必须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同向而行,共同画好“同心圆”。
睡眠保卫战,从重视睡眠健康开始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儿童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睡眠学组组长江帆指出,睡眠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儿童青少年的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情绪行为发展、代谢功能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
中国儿童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显示,小学二、四年级学生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9小时25分钟,小学六年级学生为9小时13分钟,初中生为8小时。随着年级的增加,儿童的平均睡眠时长越来越短。
“对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睡眠剥夺、生物节律紊乱不仅会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下降等后果,长期来看更可能损害儿童脑功能,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行为冲动等情绪行为问题,增加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风险,损害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江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江帆认为,中小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需要充分提高对于睡眠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增进对不同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间的要求以及健康睡眠习惯的了解,设置符合中小学生生理特点的上课和作息时间。例如,早上不过早要求到校,中午合理安排午休,课后合理控制作业总量,不让过多的学业任务挤占儿童的睡眠时间。
作为从教超过30年的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坦言,很多中小学校和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睡眠管理作为“分内之事”,对此关心关注不够。
“我国义务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必须把睡眠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仅要立即行动起来,完善各项管理措施,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华应龙说。
破解学生睡眠问题,须多方综合施策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苑立新认为,影响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和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校内的学习安排因素,也有校外的课余生活安排因素;既有中小学生认知方面的问题,也有学校重视、家长认知问题;既受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也受学校学习和家庭生活日常安排的影响。因此,破解中小学生睡眠问题必须系统考虑,综合施策。
他指出,保证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家长和学校是双责任主体,需要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学校要加强作业统筹管理,避免作业时间过长。家长不要给孩子报过多校外培训班,增加额外压力。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及时提醒家长注意孩子睡眠不足的情况。
江帆在采访中直言,一些孩子的睡眠不足,与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业存在焦虑,以提高学习成绩为名不惜让子女熬夜完成作业或课外练习,剥夺了他们的睡眠时间。这实际上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
“在保证孩子健康睡眠的方面,家长和学校要达成共识,避免给予孩子过多的课外压力。只有家、校同心,紧密配合,才能把中小学生的睡眠问题解决好。”江帆谈到。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指出,保障孩子良好睡眠,需要多方共同画好“同心圆”。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广大教师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控作业数量和难度;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充足认识睡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社会要营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落实“睡眠令”,教师和家长面临更高要求
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确,从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加强学生睡眠监测督导等七个环节,确保学生充足睡眠时间要求落实到位。华应龙认为,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校长和教师们研究,需要提高认识、统一步调、加强指导。
“例如《通知》中要求‘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应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那么我们就要研究:第一,教师如何因材施教地布置作业;第二,学生怎样的表现才算是尽了努力;第三,教师如何评价为了按时就寝而未完成的作业。”华应龙说。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表示,《通知》中规定“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优化学习方式,严格控制作业时间,统筹各学科作业量,加强对自习课、课后服务的研究,实现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当前,电子产品使用低龄化现象日渐突出,一些孩子形成了不良的电子产品使用习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学生睡前长时间刷手机,导致神经兴奋、延迟睡意,严重影响了睡眠。
在刘希娅看来,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家长也要做到不熬夜、睡觉前不玩电子产品等,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从小明晰使用界限和要求。”
她强调,家长要做好睡眠管理的协同者,不仅要科学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个体发展情况,避免给孩子增加过重的课外负担,还应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带领孩子进行劳动、锻炼、阅读等课外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