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十二种行为中,“限制我交朋友”占21%,排在第四位。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限制我交朋友”是他们对父母的三大不满之一。
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我妈妈常常告诫我不要与成绩差的同学来往。我曾经求过妈妈,让我和很要好的朋友晓雨一起玩,虽然她的成绩不好,但她还是很努力的。可妈妈就是不同意。有时晓雨来我家,妈妈就会不声不响地拉下脸来,让我们都很害怕。现在她再也不来我家玩了。平时,我们经常偷偷一起玩,但总是提心吊胆,久而久之,我们都很压抑。现在我们的友谊已经淡了,我很难受,有点儿恨妈妈,因为这是妈妈引起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72%的城市(中小学生独生子女)父母表示,希望孩子有好朋友;同时,75%的父母说,自己对孩子交朋友有严格的要求;81%的父母说,希望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
这些数据反映了父母对孩子交往的限制。对父母的做法,孩子们大多不太认同。他们认为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能够判断,分数不应该是交友的唯一标准。
父母可以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在交朋友时,也未必以学习成绩或工作技艺为标准。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说,交朋友讲究投缘和脾气。交朋友还是满足心理需求和完善人格的一种方法。有的人性格优柔寡断,可能希望和果断的人交朋友;有的人不善学习,可能希望让学习好的人带动自己。情趣相投、性格互补是交友成功的重要因素,以功利为目的交往反而不会持久。
对孩子来说,交往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需求。儿童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种学习是在与其他人尤其是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过程中实现的。可有些父母限制孩子交朋友的自由,认为孩子交的某个朋友不好,或是认为孩子要交自己看中的朋友,要交对孩子学习成长有帮助的朋友,因而干预孩子的交友活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最不满意父母的十二种行为中,“限制我交朋友”占21%,排在第四位。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限制我交朋友”是他们对父母的三大不满之一。
我建议父母不要以学习好坏作为孩子交友的唯一标准,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犯过错的孩子。只要孩子有进取心,并且知错能改,自己的孩子都可以和他交往。即使父母并不喜欢孩子的朋友,也务必持尊重的态度。
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应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也许,父母换个思路效果会好些:孩子交朋友是他自己的事情,父母的责任一是尊重,二是引导。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朋友真的不好,应该平静地和孩子一起仔细分析对方到底“坏”在哪里。
父母要通过讲道理来引导孩子择友。不要单方面地强行禁止,更不要以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让孩子产生反感,否则关爱在孩子看来就变成了一种专制。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作者:孙云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