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上了热搜,引发许多家长关注。“学习困难”竟然是一个医学问题?什么样的表现属于学习困难?这病能治吗?
1. 什么是学习困难
对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设的学习困难门诊,许多家长感到好奇,也有一些人调侃道:“要不再来个上班困难科室?”“麻烦开设起床困难门诊”“没赶上好时候,要不早成学霸了”……
其实,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是基于医学知识的专业选择,因为学习困难的确可以被视为一个医学问题。
学习困难一般指智力正常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或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学业成绩明显落后,这个概念源于教育学。后来,随着精神医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学习困难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学习困难是一种现象或者症状,可表现为语言使用、说话、书写、计算等方面能力的不完整,后面隐藏的可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佳的亲子关系或者是精神心理障碍。
国外数据显示,大约有20%的儿童在校学习期间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国内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有学习困难的儿童约占到学龄期儿童的13%至17%。现实中,许多家长面对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时,要么将此理解为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要么是搞不清其中的原因,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毫无助益。还有一点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学习困难,不是因为懒惰或调皮,而是因为孩子生病了。然而,由于很多人对精神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忽视甚至歧视,家长即便有所怀疑,也不愿承认孩子有心理问题,所以情况只会更加恶化。
从医学角度来看,学习困难门诊以明显的“学习困难症状表现”为抓手,有助于提高社会大众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从而真正找到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诊疗。
2. 成绩不好主要有三大原因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涉及阅读、理解、书写、计算、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所见的学业成绩不好,主要源于以下3类原因。
与学习相关的现实困难
孩子存在没有建立起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对路、沉浸于学习之外的玩乐中、对学习没有兴趣、接受和理解知识的速度比较慢等现实困难,从而导致成绩不佳。针对这些情况,需要老师、家长和孩子相互配合,一起分析成绩不佳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比如,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孩子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给予具体的学习指导等。
不良的校园和家庭环境
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不好、遭遇校园霸凌、与授课老师的关系不佳等,都会造成孩子对学校和学习的抵触,产生厌学心理。而学习成绩不好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挫败感,继而更加厌学,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不良的家庭关系也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信不足、交流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社会适应不良、情绪不佳,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心理疾病
情绪障碍、学习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认知能力,或者限制其在特定技能领域的学习能力。如果不对这些疾病进行专业性治疗,孩子的学习困难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
3. 学不好可能是得了这些病
医学上所说的学习困难,主要是指由于孩子在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上存在障碍而表现为学业成绩明显落后,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成绩不好、不努力学习、不爱学习等。
也就是说,家长、老师眼中的学习困难可能存在医学病理方面的诱因,是疾病在作祟。从临床情况来看,这种疾病包括神经发育问题、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神经发育问题包括“学习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数学障碍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孤独谱系障碍(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等;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适应问题等。
我们重点说说常见的几类影响学习能力的疾病。
多动症
多动症是门诊中最常见的情况,患儿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但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我国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6.4%,该障碍会使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做事容易分神、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很难聆听和完成指派任务、动作拖沓、作业完成慢、难以安静下来等,因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学习障碍
存在学习障碍的孩子虽然智力正常,但在某项特定的学习能力方面发育落后,因而影响到相应学科的成绩。比如,阅读技能障碍的孩子会表现为阅读速度慢,阅读时常出现省略、替代、歪曲或添加单词和词组等错误,不能回忆阅读的内容,不能从阅读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或推论,朗读时可能错行或者重读同一行。而计算障碍的孩子会表现为不能理解某种特殊运算的基本概念,不能辨认数学符号,较难将数字正确排序或在运算中插入小数点、符号,较难进行数学运算等。拼写障碍的孩子,则可能有写字漏笔画等表现。
孤独症
孤独症多表现为社交缺陷、交流困难、行为刻板、兴趣狭窄等,同时又痴迷于一些单调的事物,这会导致孩子很难与老师、同学等进行交流,学习自然也会出现较大的阻碍。
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指个体在发育时期内(18岁以前),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人的水平,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的缺陷,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情绪障碍
抑郁和焦虑会使孩子的认知能力显著下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无法集中、反应变慢、思维能力下降等,同时,也会使孩子情绪低落、心情烦躁、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经常感到疲惫不堪、缺乏自信,这些都会让孩子无法正常投入到学习中。
4. 越早干预收效越好
家长和老师如果不了解上述疾病的症状,就很可能会把孩子的种种表现误解为“懒惰”“态度不端正”“不爱学习”等,然后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困难可能与疾病有关系,因父母和老师的责备而产生挫败感后,会继续影响情绪,对学习丧失兴趣和动力。
在明确学习困难是因疾病作祟之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相应的心理问题采取干预措施。如果是神经发育障碍问题,如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等,需要专科医生针对孩子的不同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开展药物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训练、注意训练、记忆训练等系统性行为训练和行为矫正,以及心理治疗等综合性干预。如果是情绪障碍,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传授家长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有效帮助孩子缓解情绪、提升认知功能。
学习困难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十分重要。孩子在幼儿时期一般就会涉及读写、计算、与人交流相处、遵守一定的规矩等活动,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与同学容易有冲突、读写计算困难等问题。一旦发现孩子与同龄人相比,在某些方面迟缓滞后太多,就建议到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切勿讳疾忌医。此外,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与家长沟通,助益也将很大。
5. 家长还可以做什么
总之,学习困难是表象,背后潜藏的诸多问题更值得关注和重视。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如何正确认识学习这件事很重要。
第一,家长应致力于建立和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学习仅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家长不应把孩子的学习当做衡量孩子好坏或者与孩子相处模式的参照物。包容、接纳、有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较好的抗挫折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无论孩子面对怎样的困难,因何原因出现学习困难或成绩不佳,家长都要真心接纳孩子的不足,持有足够的耐心与孩子探寻成绩不好的原因,而非一味指责和批判。
第二,帮助孩子建立学习动机和习惯。过度剥夺孩子休闲玩耍的时间,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而过度溺爱和放养也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家长要为孩子从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明确的学习与休闲时间,培养孩子的阅读和书写兴趣,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并采取适当的时间规划与行为约束,帮助孩子形成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第三,帮助孩子面对困境。家长需搞清楚学习困难是什么,分辨孩子当下的困境是学习存在障碍的医学问题,还是不想学习的心理问题,又或者是学习中遇到了某些具体困难,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的学习困境是现实问题,比如某一科跟不上授课进度或者没有学懂,家长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给予辅导;如果是疾病问题,家长要及早带孩子接受专业诊疗;如果是心理问题,家长要咨询心理医生,争取修复孩子的内在不适。其实很多时候,面对学习成绩不佳,孩子比家长更着急,只是他们没有明确表达出来。正如一位门诊患儿面带愁容所说的:“我就是不想学习,学不进去,虽然知道这样不对,心里也很难受,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我希望爸妈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做,可他们只会批评我或者不停唠叨我,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第四,给予孩子鼓励式教育。学习困难是孩子面对的一个重大挫折,家长要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一起与孩子面对这个挫折。在这个过程中,要意识到孩子的确存在相关困难,不苛刻对待这些困难,反而要关注孩子取得的进步以及其他闪光点,并对此给予鼓励和肯定。对于接受治疗的孩子,家长对其在康复中取得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正面反馈。
最后想强调的一点是,家长也要学会自我成长。与孩子相处,其实很考验父母的情绪稳定性、心态、交流技巧,因此家长需学习一些情绪稳定的技术,以及与孩子科学沟通的技巧。家长自身状态的改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孩子的示范和支持,将有助于孩子更积极地面对今后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安静 赵荣佳 作者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 |